1主控项目
1.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当需要代换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1.2焊条、焊剂、氧气及乙炔的质量应符合现行《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锕焊条》等标准规定。
1.3机械连接所用的套筒、连接套及接头形式检验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
1.4钢筋应安装牢固。受力钢筋的安装位置、锚固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1.5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规定做工艺性能检验,符合要求后,再按照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2一般项目
2.1 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应进行钢筋搭接。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其他施工要求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及规程要求。
2.2 在施工现场,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2.3 当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接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分批错开;b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且不应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应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其中,d为相互连接两根钢筋中较小直径;c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织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拉接头不宜大于50%,受压接头可不受限制;2)板、墙、柱中受拉机械连接接头,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连接处受拉接头,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3)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超过 50%。
2.4当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接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 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分批错开。各接头的横向净间距s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 25mm;b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应为1.3倍搭接长度,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应属于同一连接区段;搭接长度可取相互连接两根钢筋中较小直径计算。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附录C的规定;c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可不受限制;纵向受拉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超过25%;基础板,不宜超过50%;
2)柱类构件,不宜超过50%;
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
2.5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25%倍;b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2于100mm;c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R于200mm;d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 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筋,其间距宜为50mm。
2.6 钢筋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在接头中心和两端用钢丝扎牢;b墙、柱、梁钢筋骨架中各竖向面钢筋网交叉点应全数绑扎;板上部钢筋网的交叉点应全数绑扎,底部钢筋网除边缘部分外可间隔交错绑扎;c梁、柱的箍筋弯钩及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点,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d构造柱纵向钢筋宜与承重结构同步绑扎;e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距离官为 50mm。
2.7构件交接处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保证主要受力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置于柱纵向钢筋内侧;当主次梁底部标高相同时,次梁下部钢筋应放在主梁下部钢筋之上;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放在外侧,并宜在墙边弯锚固。
2.8钢筋安装应采用定位件固定钢筋的位置,并宜采用专用定位件。定位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定位件的数量、间距和固定方式应能保证钢筋的位置偏差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混凝土框架梁柱保护层内,不宜采用金属定位件。
2.9钢筋安装过程中,因施工操作需要而要对钢筋进行焊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有关规定。
2.10采用复合筋时,筋外围应封闭。梁类构件复合筋内部,宜选用封闭箍筋,奇数肢也可采用单肢箍筋;柱类构件复合箍筋内部可部分采用单肢箍筋。
2.11 钢筋安装应采取防止钢筋受模板、模具内表面的脱模剂污染的措施。
2.12 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偏差。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 10%且均不少于3面。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
注:1.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2.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 1.5 倍的尺寸偏差。
三、成品保护
1成型钢筋、钢筋网片应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压弯变形、锈蚀、油污等。
2基础、板及悬挑构件部分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马应绑扎牢固防止成型钢筋变形;绑扎柱、墙钢筋时应搭设临时架子,不准踩蹬横向钢筋和箍筋;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扎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进行现场保护,保证负弯矩筋定位准确。
3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模板内涂刷隔离剂时不应污染钢筋。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4钢筋、半成品钢筋运输过程中应轻装轻卸,不能随意抛掷,防止成型钢筋变形。
5成型钢筋长期放置未使用,宜室内堆放垫好,防止锈蚀
四、质量问题
1柱主能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应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
2绑扎时应对每个接头进行尺量,检查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4墙、柱、板钢筋每隔1m左右加带钢丝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准确。
5梁主筋进入支座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准确;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得踩到下面。
6绑扎竖向受力钢筋时应吊正,搭接部位应绑三个扣,不应用同一个方向的顺扣绑扎。当层高超过4m时,应搭架子绑扎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倾斜。
7在钢筋配料加工时对焊接头应避开绑扎接头搭接范围。
8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五、安全施工
1高处作业部位周边、洞口等危险部位,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并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2各种动力、照明设施的电线应有绝缘防护措施,并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3现场绑扎安装范围内,如遇有高压线路应进行安全防护后再进行钢筋绑扎与安装。
4搬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方向有无碰撞危险或被勾挂料物,特别是避免碰挂周围和上下方向的电线。人工抬运钢筋,上肩卸料要注意安全。
5起吊或安装钢筋时,应和附近高压线路或电源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在钢筋林立的场所,雷雨时不准操作和站人。
6柱、墙钢筋的绑扎应搭设临时操作架子,不得站在模板上或支撑上严禁攀登在钢筋骨架上绑扎。
7绑扎钢作业人员应经操作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时应穿绝缘鞋,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
8钢筋及工具在操作面或在脚手板上堆放不应过于集中,不得随意问空中抛掷钢筋与工具。
六、绿色环保
1钢材分类集中堆放整齐。预埋件等分门别类妥善保管。钢筋头、绑扎钢丝等应及时清理,集中堆放,避免随意乱丢、乱扔。绑扎完后要及时做到完场清。
2注意夜间照明灯光的投射,在施工区内进行作业封闭,尽量降低光污染。
3合理安排夜间施工项目,有效控制施工噪声,施工人员不得大声喧哗和撞击其他物件,减少人为的噪声扰民现象。